为什么要拜佛像与念佛?佛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
为什么要拜佛像?没有佛陀之前也没有佛像,拜什么?
没有佛陀当然没有佛像了,佛没有出世,你也不会认识佛的。为什么要拜佛像?因为佛像就代表着佛。特别是佛陀没有在的时候,或者佛陀已经灭度以后,我们透过佛像,就看见佛的形象。佛陀示现在人间的这个相好,我们就是透过佛像来直观的认识。
透过佛像,能忆念起佛,那就八识田里面种下了佛像的种子,未来就能见佛,“忆佛,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。”
佛像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?在佛经里记载,释迦牟尼佛上升到天上去说法,很久没有下来。当时有一位国王叫优填王,他非常想佛,因为佛陀在人间,他经常去见佛。他就请人用旃檀木雕刻了一尊佛像,这就是传说中世界第一尊佛像。当时佛陀从天上说法下降人间,这尊佛像也就一起去迎请佛陀了。这是佛像的开始。
佛陀在印度的时候,一开始有时佛陀在园林里说法,很多的国王大臣,居士们可以当面听佛讲法。但是佛陀没有在园林里,大家想见佛怎么办?佛陀说就可以礼拜菩提树,菩提树代表佛陀成道。
后来佛陀又说,也可以礼佛陀的脚印,佛陀的脚印也是功德所成就显现的。佛陀的脚印就是佛足,代表佛陀游化人间的功德。佛陀还说过,可以礼拜佛陀说法的象征——法轮,法轮是由八个轴所组成的一个圆满的轮,这代表以八正道转正法轮,或者说转八正道的正法轮,然后来摧破一切烦恼获得解脱。
佛陀灭度以后,慢慢的佛像就兴起来了。大家因为怀念佛陀,就雕刻,塑造佛像越来越多。
在经上也有,念佛法门是消业障最好的方法。像解脱道的念佛法门,忆念佛的功德;大乘佛法的忆念佛,主要是忆念佛的相好庄严。忆念佛的相好庄严,有专门的观释迦牟尼佛的相,或者观他方净土佛的相。
《观无量寿经》就是观阿弥陀佛的相好和依正庄严。事实上,所有佛的三十二相,八十种随形好都是一样的,但报身显现的有大小的不同,法身都是遍一切处,无相的。
所以念佛法门,就是从忆念佛的功德——如来,应供,正遍知,明行足,善士,世间解,无上士,调御丈夫,佛,世尊,忆念佛的这个圣号功德,乃至佛陀的十八不共法等,然后到观佛的相好庄严。
假如说不认识佛的相好庄严,就透过佛像来观想。因为经上所描绘的佛的相好庄严比较抽象,特别是没有见过佛的人,观想不起来,那透过佛像来观就比较容易,再到观佛的法身,那就是理体上的观了。
所以这个观佛的法门,大,小乘不一样,有事相上的观,有理体上的观。
小乘以观佛功德为主,是一个修定的方便法门;大乘的观佛相,是从事相上观,是一个方便法门。以上都属事相上的观。以事相修定既能得加持,也能成就定力,为修慧打好基础。
理体上的观,就是究竟的法门,主要是大乘法门,但是事相上的观也是为了证得理体。理体的观就是直接从理体下手,但是首先要有般若空慧,实相的这种认识。
所以观佛相它是一个修法,里面内容有不同。乃至忆念佛其中的一个相好,就能灭无量罪,获得无量的功德利益。这在观佛的经典上都有记载,所以很殊胜。
你说拜佛有什么用?拜佛的作用太大了,功德太大了!你忆佛,念佛,未来就能见佛。见佛的相好或者见佛的真身,从方便上见佛的化身,报身,乃至究竟的见佛的真身。
所以你说拜佛有什么好处?为什么要拜佛?因为你向往佛,尊敬佛,瞻仰佛,佛也在你的心中。所以拜佛也属于忆念佛的一个方便,也是一个恭敬,礼敬,得加持的法门。它也属于忆念佛的一个好的方便,能消无量罪障。有句话说:“礼佛一拜,罪灭河沙;念佛一声,福增无量。”所以,这个功德很稀有!要经常多拜佛,念佛。
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:空中大道场
- 上一篇: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?和即心即佛一样吗?
- 下一篇:最后一页
- 大安法师:“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”有观想的成分吗?
- 大安法师:念佛号的同时怎么完成观想以及次第觉察口念和耳听?
- 能弘法师: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?和即心即佛一样吗?
- 能弘法师: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?如何做到即心即佛?
- 宏海法师:念佛是为了求什么?
- 绍云法师:念佛多年仍然不顺,为什么念佛不灵?
- 道源法师:为什么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?如何往生?
- 印光大师:念佛修持就跟吃药一样,知道发病的根源自利利他
- 能弘法师:为什么佛陀讲法需要有人来请?
- 达照法师:念佛时一直在想工作上的事情,该怎么办?
- 能弘法师:可以给没皈依佛门的人临终助念吗?能成功吗?
- 大安法师:早晚定课念佛三四个小时,这样是否不够精进?
- 本源法师: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总持一切的妙法?
- 净界法师:念佛人要明白三个道理
- 印光大师:念佛大声好还是默念好?
- 印光大师:念佛可以持咒吗?
- 印光大师:念“十念法”有什么好处?
- 大安法师:念佛是要口念心听还是心念心听?
- 净宗法师:念佛过程中,遇到伪经怎么处理?
- 印光大师:念佛利益超过诵经拜忏做水陆太多了
- 星云大师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;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
- 宣化上人:大悲咒句解
- 日常法师: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
- 正如法师:念《心经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吗?
- 印光大师:安士全书白话解
- 宣化上人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- 慧律法师: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
- 星云大师:星云大师谈《心经》
- 文珠法师:妙法莲华经
- 净慧大师:净慧法师《楞严经》浅译
- 大寂尼师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《地藏经》吗?
- 宣化上人:楞严咒
- 仁清法师: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,请法师开示
- 海涛法师:海涛法师开示的最简单的施食方法(只要一分钟)
- 海涛法师: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原文
- 圣严法师: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
- 惟觉法师: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
- 心律法师:吃亏是福
- 海涛法师:海涛法师慈悲生活咒语
- 宣化上人:楞严咒句偈疏解
- 心律法师:什么人与佛有缘?
- 宣化上人: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好处
- 宣化上人:楞严咒持诵需知
- 梦参法师:梦参老和尚:金刚经
- 星云大师:千江映月
- 星云大师: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(附普贤行愿品全文)
- 海涛法师:大悲咒修持法与功德利益
- 文珠法师:大方广佛华严经
- 成观法师:楞严咒大意
- 星云大师: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;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
- 永明延寿:宗镜录
- 虚云法师:多诵读《普门品》和《地藏经》
- 梦参法师: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
- 圣空法师:几个快速超度冤亲债主的方法
- 正如法师: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
- 未知:慧律法师讲解
- 净善法师:净善法师: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?
- 法界法师:金刚经讲解
- 未知:星云大师讲解
- 正如法师: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
- 法藏法师:学院是否可安排助于学生学习的参访?
- 能弘法师:为什么要拜佛像与念佛?佛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
- 觉真法师: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因果论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
- 大安法师:“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”有观想的成分吗?
- 达照法师:“一念未生之前”感觉到“我”还在,怎么突破?
- 达照法师:为什么观呼吸时感觉鼻子很痒?
- 大安法师:念佛号的同时怎么完成观想以及次第觉察口念和耳听?
- 能弘法师: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?和即心即佛一样吗?
- 如瑞法师:为什么发不起来真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?
- 仁焕法师:修道的概念是什么?层次有哪些?
- 达照法师:座上的念起不随,如何在座下做功夫?
- 本源法师:跳出三界就没有生死了?
- 能弘法师: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?如何做到即心即佛?
- 仁德上人:学佛首先要做什么?把握每一个起心动念
- 仁德上人:怎样才能解脱?跳出你自以为舒适的自由圈
- 梦参法师:如何消灭嫉妒瞋恚?
- 静波法师:要想觉悟从皈依三宝开始
- 达照法师:怎样能打开心地?平时怎么做功夫?
- 心道法师:可以不依佛法而成佛吗?
- 静波法师:佛是良医,法是妙药,僧是看护
- 正如法师:希望每一个人都智慧觉悟,具足“正知正见”
- 达照法师:地藏菩萨有违背所立誓愿吗?已在他方世界示现成佛?
- 心道法师:禅定一定要打坐吗?
- 明海法师: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?借假修真
- 能弘法师:为什么佛陀讲法需要有人来请?
- 正如法师:工作是修功积德
- 达照法师:念佛时一直在想工作上的事情,该怎么办?
- 静波法师:皈依三宝有两个好处
- 心道法师: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无生心?
- 能弘法师:可以给没皈依佛门的人临终助念吗?能成功吗?
- 达照法师:打坐头顶发麻或者动一下怎么回事?
- 大安法师:早晚定课念佛三四个小时,这样是否不够精进?
- 本源法师: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总持一切的妙法?
- 正如法师:怎么求人天福报?不求人天福报又是什么意思?
- 达照法师:经文中的念佛法门是指念阿弥陀佛,还是其他佛名号?
- 达照法师:地藏菩萨不让众生堕地狱,地狱还有苦难众生吗?
- 正如法师:做善事是福德还是功德?
- 仁焕法师:学佛和修行有什么不同?
- 心道法师:佛法与科学有什么不同?
- 正如法师:什么是万物第一因?缘起
- [人物故事]雪梅禅师预知时至坐化往生的故事
- [佛学常识]点灯祈愿文表达了什么?《点灯祈愿文》的意思
- [法藏法师]学院是否可安排助于学生学习的参访?
- [佛与人生]总看不惯别人桀骜不驯的样子怎么办?
- [能弘法师]为什么要拜佛像与念佛?佛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
- [佛与人生]穷人与富人的做事思维
- [觉真法师]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因果论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
- [大安法师]“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”有观想的成分吗?
- [达照法师]“一念未生之前”感觉到“我”还在,怎么突破?
- [佛与人生]当别人获得利益与福报时应有的正确态度
- [阿弥陀经]净土三经中只诵《阿弥陀经》可以吗?
- [汉传人物问答]一心三智中的三智指什么?与三观与三谛是什么关系?
- [佛理禅机]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,修行修的是一颗心
- [佛与人生]人为什么会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?
- [在家修行]修行是快乐的,不要被着相困扰而不得自在
- [佛理禅机]以觉行菩提 真实不虚度
- [佛学常识]文殊菩萨生日哪一天?考试前为何要礼拜文殊菩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