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是快乐的,不要被着相困扰而不得自在
修行本该是快乐的。可有人一遇到境界就着相,总被困扰而不得自在。常攀附境缘事,不得心安处。求不得时心生烦恼,得到了又忘乎所以,不能自已。心就像变幻无常的天气,一会风,一会雨,阴晴不定。刚才还是温暖的春天,转眼就成了冰霜寒冬。
凡着相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有求。偷心不死,妄有所得,闷着头往屎(识)坑里栽,乐此不疲。不知身处险境,还自认为很舒适,最终深陷里面出不来。若你想伸手拉他一把,他反而还怪你多事!
着相之人一般都不承认自己着相,他会拿很多理论来为自己辩解,为自己开脱。若你指中要害,他能承接下来,这还有药可救。若他固执已见,抱残守缺,误入歧途而不知回头,此为不契机。
若始终转不出,跳不脱,着相着深了,心魔上道了,脚下的路就走不正,有偏差。“因地不真,果遭迂曲。”若于当下一念回机,顿悟万法无自性,皆从自心生,你就能透脱出来。
在现实生活中,你喜欢这个,不喜欢那个,对一切境缘事物有好坏美丑的执妄分别。于行住坐卧,吃喝拉撒,你不是随缘而为,顺然而做,而是左顾右盼,挑三拣四,一点都不安分。你不仅着相,还被紧紧地缠缚,犹披枷带锁,不得自由。
本来就很自然平常的事,在你这里却斤斤计较,患得患失。吃,要有个吃相不错。可你过于拘谨,与道相违,真的不自在。若在喝茶时,前三后五,左一盏,右一杯,让罢这个敬那个,你不嫌麻烦吗?这也是多事!若率性而为,渴了就喝,饿了就吃,困了就睡,来即应,应即过。如是直心汉,何愁不了道!
心不清净,诸相纷呈,你难以窥破这识妄造作。有时你着相了,而不知已着相,更加悲哀!如何来智辨着相不着相呢?只要你有见地功夫,明眼无昧,人妖自分!
在当下你执着于当下,这就是着相。在当下你住留在当下,这就是着相。在当下你转不走当下,这就是着相。在当下你不透过当下,这就是着相。还有你说你没着相,可一天到晚都痴想着怎样才能不着相,而这个执着不着相的念妄,却是更可怕的着相!
在修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人事,此时,你该如何办?若你整天牵挂着,执着着,在里面盘旋缠绕不休,岂能跳脱出来?若你有智慧,当看透它,不执它,一脚踏破它,烦恼无生,时处安地!自净其意,心不动摇,不被诸相所迷惑,恰应时无所住,即妙有空。
修行就是要迈过这段断除习气的艰难历程。你当下迈过了,从此再也没有什么能障你的道。绝处逢生,小死大活,要死就死个干净,要活就活个痛快!
这拈取为用,谁能明其妙处?当下事,当下做,随缘尽心,饶益众人,心地无私天地宽。若事事都围绕自我而应为天下,行作世间,你心有私,公就显现不出来。如何公而忘私?当常行菩萨道!菩萨所为事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。若无大悲心,你的欢乐从何乐?大须迈出坚定的脚步,踏入那慈悲的胸怀,成为一尊智慧的佛。
相者,为心所现。若无,何来作为天下事?圣人,心无相而应生相,无相相。凡夫,处处有相而着相,不明真相。修行,当在性相一如处下手。若知一切本来空,无一物,你在起用这心相时,皆随缘应机而说,过即了,无二意。相由心生,无心所相。若不着相,本自无相佛,通达一切,圆融所有。逢物不着物,遇人不着相,任应不拘天真事,只个平常心。
不见相,心无相时,该如何?拈着相,应显相,妙相无一相,你相对成空。此相彼相皆一相,相即心,心即相,一如时,着什么着?你也没法着!
你想不着相,必智转达无相。你想不着相,必破相方无相。你想不着相,必自心先无相。你想不着相,必证实相无相。
破相处,智以生。相如此,心如此,一悟即达不二法。月在当空明,是见到月,还是见到青天?两边不着意时,又该如何?只要不抬头,谁会多事!
心相一如是,若无此点如何?空花烂漫正得时,甘露普洒在当下。天地人间共一合,心头无物尽欢乐。
无论何乐,不可着乐相。否则,心生欢喜魔。那么西天极乐的乐为何乐?此乐乃无相之乐;此乐乃大自在之乐;此乐乃智者所为,功德圆满之乐;此乐乃无相佛,无相乐,自在乐而不着乐之乐。
世人所谓的欢乐,只是站在欲望上而自以为欢乐的苦相。修行成就者之欢乐,则为心境与天地同合,自然而然之欢乐,无欲无求的极致。
直取不啰嗦,当在一把握。脚下即安地,金斗挂天河。你是否着相,让你的智慧来说明吧!你是否着相,让你的师父来勘验吧!你是否着相,让你的本心来判别吧!你是否着相,让你的道果来力证吧!
无相心法开花结果时,如何?这一曲让迦叶唱去!缘何心灯相燃?月明当空,夜黑无疑!
若光明无量现前,那是日月合璧,相映同辉。青莲出水中,碧叶翻清影。玉玉亭亭立,时时透白红。
心中有相,障碍重重。翳眼幻花,迷头认影。如何是无相?无你下足处!凭什么?参!
望每一个修行人都不要着相。不着相,最妙。无相了,最微妙。若连此一个微妙都不着,究竟是什么?嘘!这横指竖指一条线,终归一,一尽所有!
修行之路,不管前方有多少障碍,你只要心中透亮,皆是幻,无真实义。起脚走时,莫停留;人心变时,莫着相。大踏步,直直的来,直直的去。大闲歇地风光好。若你真的能安住下来,毕竟圆明常寂空!
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:海德禅师
- 上一篇:如何与僧人如法的相处?
- 下一篇:最后一页
- 最全的烧香图解,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?
-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
-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?
- 楞严咒简介,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?
-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
- 地藏经简介,地藏经主要讲什么?
- 《华严经》简介,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?
- 为什么要学佛?有什么用呢?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基础知识
- 心经简介,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
-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
- 心经入门
-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-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
- 图解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密宗手印大全
-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?烧香的含义是什么?
- 什么是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?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的精髓是什么?佛的定义呢?
-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唱赞时法器打法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和印度教的区别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名词
- 佛咒入门
- 持咒是什么意思?如何持咒?
- 皈依是什么意思?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?
-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?
-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
- 诵经有诀窍吗?诵经的十二条诀窍
- 什么是咒语?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最神奇的九个咒语
-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?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!
- 准提咒简介,准提咒功德及妙用
- 女众出家前须知,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
- 2020年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节日一览表
- 求佛有没有用?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?
- 往生咒简介,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?
- 楞严经简介,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?
- 金刚经入门
- 皈依证怎么办理?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?
- 清心咒简介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因果定律
- 涅槃是什么意思?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?
- 有一种迷信,是对佛的迷信
- 总看不惯别人桀骜不驯的样子怎么办?
- 点灯祈愿文表达了什么?《点灯祈愿文》的意思
- 穷人与富人的做事思维
- 当别人获得利益与福报时应有的正确态度
- 人为什么会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?
- 修行是快乐的,不要被着相困扰而不得自在
- 丈夫总要动手打妻子,怎么办?
- 学习佛法要重什么平衡?
- “下济三途苦”的三途是哪三途?
- 以戒律为保障,以定力为基础,以智慧为核心的理解
- 如何与僧人如法的相处?
- 什么是布施度?布施是成就入世与出世间功德的阶梯
- 睡眠是指什么?不定地法之睡眠
- 在面对人生路上的问题时,如何安住其心,稳步向前?
- 生命很短,尽量多做一些善事
- 遇到不喜欢的人该怎么办?如何相处?
- 什么叫五浊世间?是哪五浊?
- 怎样破除我执和法执?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的五戒是什么意思?包括哪些内容?
- 提高孩子的品德素养,才能让孩子真正立足于世
- 为什么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?
- 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”的正确意思
- 点亮心灯,照亮前方,踏上归家的路
- 苦才是人生的名言短句
- 骄是什么意思?骄和慢的区别
- 做过同样的梦是什么意思?代表什么?
- 实证与理论的关系与差距
- 苦难是从哪里来的?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是如何解释的?
- 为什么会觉得学佛很难?转念的力量不够怎么办?
- 愿生净土的心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的生死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部分吗?
- 身布施是什么?功德大吗?
- 如何度人度自己?修行六度,四摄,万行
- 祈请法师讲法的重要性
- 三界导师,四生慈父,人天教主,三类化身的意思
- 相信而不轻信,不然只会走错路吃大亏
- 什么是一门深入?净土法门如何修持?
- 佛法的大乘和小乘怎么区别?
- 睹境不动难,遇到境界时心能不动才是真修行
- 求真的人就是真正的修行人,怎么求真?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基础知识
- 心经入门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名词
- 佛咒入门
- 金刚经入门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因果定律
- 地藏经入门
- 怎样读懂佛经
- 佛咒简介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基本教义
- 妙法莲华经入门
- 楞严经入门
- 十小咒入门
-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入门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修行及戒律
- 六字大明咒入门
- 药师咒入门
- 无量寿经入门
- 华严经入门
- 药师经入门
- 阿弥陀经入门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僧侣与居士及其源流
- 慧律法师入门
- 普贤行愿品入门
- 虚云法师入门
- 佛经简介
- 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传播与发展
- 楞伽经入门
- 六祖坛经入门
- 圣严法师入门
- 白度母心咒入门
- 宗派简介
- 净慧法师入门
- 解深密经入门
- 佛经入门
-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入门
- 济群法师入门
- 法增法师入门
- 昌乐法师《人生是道场》
- [人物故事]雪梅禅师预知时至坐化往生的故事
- [佛学常识]点灯祈愿文表达了什么?《点灯祈愿文》的意思
- [法藏法师]学院是否可安排助于学生学习的参访?
- [佛与人生]总看不惯别人桀骜不驯的样子怎么办?
- [能弘法师]为什么要拜佛像与念佛?佛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
- [佛与人生]穷人与富人的做事思维
- [觉真法师]优德88手机下载精简版因果论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
- [大安法师]“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”有观想的成分吗?
- [达照法师]“一念未生之前”感觉到“我”还在,怎么突破?
- [佛与人生]当别人获得利益与福报时应有的正确态度
- [阿弥陀经]净土三经中只诵《阿弥陀经》可以吗?
- [汉传人物问答]一心三智中的三智指什么?与三观与三谛是什么关系?
- [佛理禅机]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,修行修的是一颗心
- [佛与人生]人为什么会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?
- [在家修行]修行是快乐的,不要被着相困扰而不得自在
- [佛理禅机]以觉行菩提 真实不虚度
- [佛学常识]文殊菩萨生日哪一天?考试前为何要礼拜文殊菩萨?